2019年10月17日下午15:00,受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呼伦湖草原生态试验站站长肖春旺教授邀请,树轮生态学与气候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梁尔源研究员在理工楼1027室作了题为《树轮生态学:青藏高原高山树线格局与气候变化》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周宜君院长主持,薛堃副院长、肖春旺教授等老师及学院的博硕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梁尔源研究员首先从Humboldt等学者于1807年定义的“树线(treeline)”这一概念出发,结合生动的图片为在场师生介绍了关于树线的研究历程及其意义。围绕树线形成机理这一全球热点问题,梁尔源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建立青藏高原云、冷杉样地网络,监测了过去数百年来树线位置的时空变化动态,提出了种间竞争是影响树线的关键机制之一,并成功解释了青藏高原树线的动态变化规律。该研究把种间关系作为定量化生态指标,揭示了种间关系调控着树线变化的速率,为深入探讨高山树线形成和变化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定量模拟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树线变化提供了新思路。梁尔源研究员应用树轮生态学重建过去种群结构时间变化序列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过去森林生态过程变化情况。以树轮为研究手段,将森林垂直带和高山树线作为研究模板,着重探讨了高寒生态系统结构与格局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为森林生态与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加广阔的视野。
报告最后,周宜君院长进行了总结,在座师生进行了热情的提问和讨论。本次报告在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梁尔源研究员现任中科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国际木材科学家学会(IAWA)常务理事,北京生态学学会理事等;任Trees: Structure and Function和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杂志编委;围绕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高山树线和森林垂直带,开展树轮生态学与高寒生态领域的交叉研究,在PNAS、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New Phytologist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