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呼伦湖草原生态试验站官方网站!

中央民族大学呼伦湖草原生态试验站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呼伦湖草原生态试验站建于2018年8月,由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与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建立,挂靠在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一、地理位置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保护区南与蒙古国隔贝尔湖相望,西与中蒙边境相距57千米,北与俄罗斯相距15千米,处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地区。保护区离呼伦贝尔市首府海拉尔区164千米,北端距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市41千米,西距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14千米,东距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50千米。保护区总面积740000公顷,是一个由湿地、草原、沙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组成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中,湿地面积258068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4.87%;草原面积474727公顷,占64.15%;沙地面积7205公顷,占0.97%。

二、地形地貌

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呼伦贝尔高平原。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除了湖盆外,可划分为滨湖平原和冲积平原、河漫滩、沙地、低山丘陵及高平原五种类型。

湖盆:呼伦湖的湖盆,呈东北-西南向的不规则斜长方形。湖盆在西侧接近陡崖处坡度较大,北、东、南三面较平缓,最深处在湖盆偏西的中心位置。

滨湖平原和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呼伦湖北端、南端和东西环湖一带。是克鲁伦河、乌尔逊河、海拉尔河在古代的冲积而形成,后又经湖水淹没改造的一部分平坦地区,海拔在545-800米之间。冲积平原与滨湖平原区域相连,没有明确的界线,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冲积平原的冲积物在河水的作用下又受到不同程度风的改造,其高度略高于滨湖平原。

河漫滩:分布于河流沿岸一带,形成河流型湿地。其主要特征是地势低洼平坦,土壤由砂砾和粘土组成,上覆植被茂盛。

沙地:主要分布于呼伦湖东、南一带,呈条状分布。一条在呼伦湖东岸,沿湖岸呈南北方向分布;另一条在乌尔逊河以东,甘珠尔庙以北,呈南北方向分布。沙丘沙岗一般是呈固定或半固定状态。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呼伦湖西一带,呈南西-北东走向,多为中生代酸性火山岩。

高平原:是本地区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在保护区内有广泛分布。

三、气候条件

保护区属中温型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中温带为主的寒暑剧变的特点。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凉短促,秋季降温急剧、霜冻早,冬季严寒而漫长。

光能(日照):保护区大气透明度强,太阳辐射强度大,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04.7小时。日照百分率70%左右。

降水:保护区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247-319毫米。6-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80-86%,峰值在7-8月份,这两个月降水量在145-17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36毫米,是降水量的5-6倍。年平均相对湿度68%。

风:受大气环境及地形影响,保护区全年以西北风为最多风向。6-7月受大陆低压和副高压影响,又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4.0-5.0米/秒,大于17.0米/秒的大风日数在40天以上。

四、河流水系

呼伦湖水系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呼伦湖水系包括达赉湖、哈拉哈河、贝尔湖、乌尔逊河、乌兰诺尔、新达赉湖、克鲁伦河、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100公里以上河流有3条,20-100公里河流有13条,20公里以下的共有64条。全流域河流总长度2374.9公里,流域总面积(国内)37214平方公里。

呼伦湖:我国第五大湖泊,呈东北-西南向斜长方形。湖水由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分别自西南和东南注入,湖北岸由新开河(达兰鄂罗木河)与海拉尔河相沟通。湖长80-100公里,宽30-40公里,水面标高545.33米时平均水深5.7米,面积2339平方公里。

贝尔湖:中蒙两国共有。长40公里,宽20公里,面积608.78平方公里。我国境内仅有40.26平方公里,均在保护区境内。属淡水湖。一般深度9米,最深50米。

乌尔逊河:发源于贝尔湖,向北流入呼伦湖。宽60-70米,水深2-3米,全长223.28公里,流域面积10528.27平方公里。

乌兰诺尔:乌尔逊河流到呼伦湖南80公里处由支流形成。水大时长15-17公里,宽2-5公里,面积达75平方公里。1996年干枯。1997年经生态工程治理后恢复原貌。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河流呈东北东向,自西向东流入呼伦湖,全长1264公里,我国境内206.44公里,宽40-90米。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前者为呼伦湖水从湖东北注入海拉尔河再入额尔古纳河的故道,全长25公里。后者连接呼伦湖与达兰鄂罗木河下游,长16.4公里。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河水流量、流向取决于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的水位。

新达赉湖:位于达赉湖东北角。是达赉湖漫溢形成的湖泊,面积147平方公里。2000年开始缩小,2005年干涸。

哈拉哈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部吉里革先山西麓的达尔滨湖,自东南流向西北方向,两度成为中蒙界河。流至原西额布都格卡伦附近,河流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北经沙尔勒金河流入乌尔逊河,一支向南流入贝尔湖。

五、土壤条件

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风大,致使地面物质粗糙,土层浅薄。栗钙土是保护区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低山丘陵,冲积平原及沿湖、河岸低洼地。植被是以克氏针茅、大针茅为建群种的典型草原。

保护区内呼伦湖东、南岸沙地上分布有风沙土,这类土具有颗粒粗、不粘结、松散性等特点,其表面常出现移动与堆积过程。以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沙蒿为主的沙生植被在其上分布。

草甸土和沼泽土是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低洼盆地上。草甸土剖面构造由腐殖层、氧化还原层和潜育层组成,其水分充足,肥力较高。其上分布有羊草、地榆等为建群种的草甸植被。沼泽土以低洼积水的地形为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泥炭化过程和潜育化过程是沼泽土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故土壤剖面构造由泥炭层和潜育层组成。分布有芦苇、三棱草以及柳灌丛等植被。

六、植被资源

保护区内共计有维管束植物486种。在植物区划上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植物区系组成以达乌里-蒙古、泛北极、古北极、东古北极、亚洲中部、古地中海和黑海-哈萨克-蒙古植物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另外,本地区植物区系组成的特征是含单属单种和少属少种的科特别多,此特征是由保护区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它反映了本区植物区系的基本性质。

保护区植被分区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蒙古高原植物省,蒙古东部州。其主要植被类型有:典型草原植被、沙生植被、盐生草甸、沼泽植被、草甸植被。

典型草原:是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遍布保护区低山丘陵、高平原和冲积平原上。主要可分为两个群系:一是大针茅、羊草、丛生小禾草草原,群落以大型旱生丛生禾草-大针茅为建群种,根茎禾草-羊草在群落中起着优势作用,糙隐子草、冰草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该群系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东北地区(新巴尔虎左旗境内),新达赉湖以北,双山子及周围山岗、漫坡上。本群系在保护区内分布面积很小;二是克氏针茅草原群系,群落以丛生旱生禾草-克氏针茅为建群种,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是常见的优势种。克氏针茅草原是保护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其分布也最广,从保护区东北部嵯岗牧场二队向西环呼伦湖北、西和南延伸到贝尔湖,大部分为克氏针茅+丛生禾草草原。另外,以多根葱为建群种的多根葱草原在保护区内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沙生植被:建群种为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群落稀疏,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内呼伦湖东、南沙地上。

盐生植被:分布于湖泡及古河道等低洼地形部位,主要种类有芨芨草、马蔺、碱蓬、碱茅、碱蒿、野大麦等。

沼泽植被:分布于河漫滩、季节性积水或长年积水地段。建群种有芦苇、塔头苔草、小叶樟、三棱草及柳灌丛等。沼泽植被是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它在浅水水域组成的710平方公里的湿地被载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芦苇沼泽主要分布在呼伦湖西南岸、东北岸浅水水域和乌尔逊河、乌兰诺尔。柳灌丛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河谷洲渚上,是我国北方河流型湿地的重要特征。群落结构相应稳定,也是水禽之繁殖场所。

草甸植被:分布于河流漫滩的非盐化地段。以中生禾草为主。建群种有羊草、地榆、鹅绒委陵菜等。

七生物资源

区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1种,均为鸟类,Ⅱ保护动物53种,其中鸟类51种、哺乳动物2种。见下表1:

1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保护类型I级保护II级保护
鸟类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黑鹳、东方白鹳、白肩雕、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遗鸥鸊鷉、赤颈鸊鷉、白琵鹭、黑脸琵鹭、白、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鸳鸯、白鹅雁、鸢、苍鹰、雀鹰、日本松雀鹰、大、普通、毛脚、草原雕、乌雕、靴隼雕、秃鹫、白尾鹞、白头鹞、白腹鹞、鹊鹞、鹗、矛隼、游隼、燕隼、灰背隼、黄爪隼、红脚隼、红隼、猎隼、长耳、雪、短耳、雕、纵纹腹小、鬼、鹰、东方角、灰鹤、白枕鹤、蓑羽鹤、小杓鹬、小青脚鹬、灰燕、黑浮鸥、小鸥、黑琴鸡
哺乳类
黄羊、兔狲

 

呼伦湖地区的鸟类(包括文献记录)共有339种,分属18目52科。本地区鸟类以夏候鸟为主,特别是水禽或近水雀形目种类占大部分。呼伦湖及其附属水系共有鱼类30种,隶属于4目6科,分别为鲤形目3个科(鲤科、鳅科、鲶科)、鲱形目鲑科、鳕形目鳕科、单肩目狗鱼科。其中,鲤形目鲤科占绝对优势。区内哺乳动物共记有6目10科35种,以小型哺乳类为主,无大型食肉和食草类动物。在35种哺乳动物中,啮齿类有2目6科15种,占总种类数的42.86%,是优势种类。另外,黄羊、兔狲是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冬长夏短,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故两栖、爬行类不论在种类或数量上均贫乏。据调查,两栖类有1目3科3种,爬行类有1目3科3种(表2)。

2 呼伦湖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动物统计表

鱼纲4630
两栖类133
爬行纲133
鸟纲1852339
哺乳纲61035